AI应用潍坊市水文中心:AI 赋能山东综合墒情实验站,开启智慧监测新篇章
2025年09月27日 山东
为加快水文测报的智能化、精准化建设,潍坊市水文中心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山东省墒情综合实验站深度融合,打造集智能感知、自动播报、数据分析、智慧决策于一体的现代化墒情智慧监测体系,为潍坊市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前沿布局:筑牢墒情监测基础阵地
墒情监测是保障区域水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潍坊市水文中心精心设计并建成山东省墒情综合实验站,涵盖水文气象综合实验场、墒情仪器对比实验场、综合实验站信息服务平台及墒情实验室,为省内唯一的墒情综合试验站。站内配备的一系列高精度监测设备,如同全天候值守的 “智慧眼”,24小时不间断捕捉土壤湿度、温度、降雨、蒸发等水文要素和太阳辐射、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关键数据,可实现数据展示、查询及分析功能,为区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农业精准灌溉及抗旱防涝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过,其效能在智能分析、预报预警、数据服务等方面的发挥仍存在一定局限。由于缺乏智能分析能力,面对海量监测数据,只能进行简单的数值统计,无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关联规律,对墒情变化趋势的判断多依赖人工经验,精准度和前瞻性均显不足。同时,设备运行若出现故障,系统无法自动预警,往往要等到数据异常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被发现,影响了监测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2
AI 赋能:实现智能交互与主动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原本仅能完成数据自动采集的监测设备注入了“智慧内核”,推动其从单纯的“数据记录仪”升级为具备主动服务能力的智能化终端。通过搭建 AI 驱动的物联网中枢系统,分散在实验场各处的监测设备被纳入统一的智能网络——原本分类存储的监测数据,经AI算法实时清洗、关联后,转化为具有决策价值的信息流;设备内置的智能感知模块与AI识别系统联动,能够精准捕捉人员靠近等场景化需求,自动激活语音交互功能。“当前土壤含水量为25%,土壤温度22℃,当日降水量10毫米,日蒸发量3.5毫米……”清晰、准确的语音播报,详细介绍了实时墒情数据,降雨情况等重要的水文气象要素。这种“感知-分析-响应”的智能化闭环,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直观感受到设备从“被动记录”到“主动服务”的质变,深刻体会科技应用上的创新突破。
3
数据驱动: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前瞻性
潍坊市水文中心将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应用于实验站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环节,使得实验站突破过去 “自动监测却缺乏智能” 的瓶颈,真正成为了水文气象综合多要素监测的“神经中枢”。实验站采集到的海量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分析,能够精准把握研究山东省内水面蒸发规律、气象因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规律、农作物—墒情—气象因子(降水、蒸发、风速、风向等)相互作用规律。例如,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的机器学习,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干旱、内涝等可能出现的墒情异常情况,这相比过去依赖人工经验判断的方式,精度和效率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潍坊市水资源调度、防汛抗旱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潍坊市水文中心在墒情综合实验站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智慧水文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中心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水文测报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潍坊市的水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水文智慧。
免责声明
本公司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推送文章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